一代梟雄秦始皇完成一統大業之后,以陜西咸陽為中心,總共花費近10年時間,進行了大大小小5次東巡。其中。公元前219年,210年,秦始皇東巡曾2次駕臨山東威海榮成的成山頭。
一代梟雄秦始皇完成一統大業之后,以陜西咸陽為中心,總共花費近10年時間,進行了大大小小5次東巡。其中。公元前219年,210年,秦始皇東巡曾2次駕臨山東威海榮成的成山頭。
成山頭,峭壁巍然,巨浪飛雪,優美的自然景觀讓秦始皇心曠神怡。秦始皇在這里飽覽海天極美勝景,拜祭日神,修長橋,求長生不老之藥,留下了“秦橋遺跡”“秦代立石”“射鮫臺”等一系列歷史遺存和民間傳說。成山頭至今還留存著全國唯一的一座始皇廟。

始皇廟
原是秦始皇第二次東巡成山頭修建的行宮,后被當地百姓改建為始皇廟,以此紀念秦始皇曾幸臨此地。
清道光版《榮成縣志·古跡》記載:“秦皇宮,在成山上,始皇東游時筑?!笔蓟蕪R是秦始皇二次東巡時修建的行宮,因年代久遠倒塌。當地老百姓為紀念秦始皇曾親臨此地,又在原行宮遺址進行了重建。后來歲月更替,始皇廟幾經修復,經歷了從繁盛到落寞再到開放的人文變遷。
清·王求《秦皇祠》詩云:“跡古祠荒倚翠峰,海天空闊仰靈風;人祈人禱常年內,潮去潮來每日中?!泵鑼懙氖侨藗兊绞蓟蕪R祈福求佑護的場景。

秦代立石
位于榮成市成山鎮成山頭。公元前219年,秦始皇東巡至成山頭。報傳他命丞相李斯寫下“天盡頭秦東門“幾個大字,立碑于成山頭頂峰。
《太平寰守記》引《齊記》謂:"始皇欲渡滿,立石標之為記。”石標即是封疆定界的“國界碑”。秦始皇第一次東巡到成山頭,見滄海洶涌,景色綺麗,命人面向大海立一石碑,以為紀念。碑文由丞相李斯所書,正面為“天盡頭”。
后因碑文上的李斯真跡而吸引官員紛至成山拓索,當地忍受不了接待官員而格外增加的徭役,將石碑砸沉海中,現成山頭存殘碑。

秦橋遺跡
在成山頭南側大海中,由海中四塊巨石天然構成,其形如橋,似人工架設。相傳秦始皇欲往東海三神山采集長生不老藥,便在這里修建石橋,后人稱之為秦皇橋。
位于成山頭懸崖之下,伸向大海,志書上多謂之秦橋。
志書稱:“橋在大海中,從日主祠望之怪石嵯峨,忽斷忽連,相去丈許,如人力為之,紛列者蒼茫莫極,不知所屆?!?/span>
海中的四塊巨石,若斷若連,隨潮漲落,出沒海面,其形如橋,似人工架設。相傳當年秦始皇要到東海的三神山,去采集長生不老的仙藥,便在這里修建石橋,故后人稱之為秦皇橋。
秦橋實際上是一條東西走向的巖脈,地質學稱之為“巖墻”。清·李天騭《秦橋遺跡》詩云:大海汪洋浪接天,長橋飛渡亦胡然。凌波漫擲羅公杖,采藥曾開徐市船。鱉柱穩排帆影下,鯨濤立靖櫓聲聯。期生那有長生訣?莫向蓬瀛去訪仙。

射鮫臺
相傳秦始皇派徐福尋找仙藥,徐福尋找無果,騙秦始皇東海有大般龍保護仙草,無法靠近。于量秦始皇召集射手趕到了成山頭,在海邊的一塊大石頭上制殺蛟龍,這塊器石便由此得名。
傳說始皇手下方士徐福,帶領三千童男童女及大量的金銀,幫助始皇出海找仙山尋仙草。東海有一條大鮫,阻擋在海面上,徐福無法出海。
始皇求藥心切,遂召集優秀射手,趕到成山頭,要殺死海中大敏鮫,但是一直射不中。后來一位士兵發現,站在一塊大石之上,就如有神助,大鮫成功被射殺。因此這塊礁石得名:射鮫臺。
成山頭因秦始皇的到來,還留下了很多民間傳說。比較有影響力的是成山松的傳說、召石山的傳說、始皇廟的傳說等;始皇造橋則留下了“成山棘子不長倒鉤、屎克郎不長角”等民間俗語。
抓一把泥石,有一段故事;拾幾根枝草,有一段傳說。這些民間傳說,或神乎其神,或美麗動人,或褒或貶,增添了成山頭的帝王之風和神秘色彩,使成山頭變得更加如幻如玄,美妙動人!